人類本身是群居動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得依靠其他人。而隨著社會的演變、交友圈擴大、從學生變為社會人士,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人脈這個資源。
想一想:人脈之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呢?
有聽過一種說法是,「人與人的交往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利益關係。」這句話在初入社會的我聽起來非常有感。下班後的應酬聊天,不論是談判生意、打探內幕消息抑或是想多攀一些人際關係也好,這些,或多或少帶有一些利益在裏頭。而回想學生時期的人際互動,表面上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但若是我不跟你好,那我就落單;我跟大家都好,進而贏得大家對我的信任,這也不是一種利益的獲得?只是相較前者稍微隱晦一點而已呢?
只是,若是以利益的出發點來看待人際關係,不免有些太過於悲觀。彼此的互動往來都變得不大純粹,大家好像都是在利用別人的同時而得到自己的好處。這樣的想法已會使我們落入「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裡。
然而,儘管我也承認人際交往中本身就參雜著利益交換,但我想真正的人際互動、人脈建立,應該著眼於互利、互相給予對方同等的價值,方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如何經營好人脈呢?劉潤《底層邏輯》中提到了八字箴言:「創造價值,平等交換」。與其汲汲營營的要他人的聯絡資料、約吃飯應酬、辛勤地噓寒問暖,不如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的經營自己,提升自我的價值。當我們自己的價值感提升之後,便會有能力去幫助他人,而當你能幫助到他人時,人脈才真正地被建立起來。對等的人際關係才能細水長流,相反地,若總是在關係之中想盡辦法佔那一點點便宜,這段關係遲早是會結束的。
「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 劉潤《底層邏輯》
學生時期,大家待在同一間教室裡,友誼的建立很簡單,也很單純。而出了社會後的人際關係,在各種利益的交織下,不知不覺中就變調了。儘管如此,我們應秉持著互助互利的方式來建立關係。而所謂的人脈更是如此,想盡辦法來提升自己,讓自己有能力為他人提供價值、幫助他人,唯有這樣,健康的人脈才能建立、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