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於目前生活有些迷惘時,看到這部訪談影片覺得大有幫助,很像是在匆忙的步調中,按了暫停鍵,讓我慢下來反思近期的困境。
這是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與《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一書的作者 John Strelecky 的訪問,書中有提到的三個問題:
(1) Why are you here ?
(2) Do you fear death ?
(3) Are you fulfilled ?
聽到這三個問題時,內心是震撼的。首先是第一個問題,Why are you here ? 為什麼我現在在醫院的宿舍中看著雪力的影片?會在醫院工作是因為過去升學的科系選擇、畢業後選擇直接進入職場而非 gap year, 因為不想離家太遠所以選擇這家醫院、當天剛好不用值班所以選擇在宿舍中、因為心煩所以選擇一個人待在宿舍而非和同事朋友出去吃飯……我突然理解到,現在的我之所以在這裡,是因為過去的我所做的無數個選擇所造成的結果,讓我聯想到一句話是” Everything is your fault.” 無論現在的你過得好或是不好,其實都是自己所造成的,和其他人無關,自己得擔起全責。
第二個問題:Do you fear death ? 在進入臨床之前其實對死亡沒有麼太多的想法,雖然常常聽到要把每一天當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因為你不知道何時是生命的終點),但是也很難就因為這樣的提醒就因此去思考我們人生命有限的問題。而在進入醫院工作之後,看到自己照顧的病人在生命盡頭,面對分離告別時的依依不捨或者是無能為力的樣子,心疼之餘也會好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如何讓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不留下懊悔或是遺憾。我害怕死亡嗎?是的,但或許我們不是害怕著死亡本身,而是害怕著當我們最到生命的盡頭時,卻發現我們沒有真正活過、沒有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
第三個問題:Are you fulfilled ? 這個問題是這三題中最令我感到不安的一題,回答的過程中,細數近期的生活狀況,覺得也許因為在生活的各個面向都沒有達到自己的過去所期待的,所以讓自己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境地。
要好好分析這個問題,我拿出了之前閱讀過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書中提到的四項管理和儀表板,分別是:健康、工作、遊戲、愛。我發現自己一直覺得空虛的區塊落在「遊戲」、「愛」。「遊戲」的部分,雖然我在休假期間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休閒,像是在河濱公園騎單車、走走大自然的步道等等,但我不時會覺得生活中缺乏一些令我期待的事情,包括一些以往沒做過想要嘗試的新鮮事物。而「愛」的部分,則是覺得我和他人的關係有些疏離。最明顯的是在工作的時候,因為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很多時候因為想要快點把手邊的事情快快解決,就因此忽略坐在身旁的同事,明明可以開個話題聊聊工作上的事情或是稍微彼此分享一下生活的小事,但大多數的時候我都選擇死盯著電腦看,不願意多和他人交流談天。有時候工作一整天下來,會覺得全身緊繃,是有在上班的時候說一些關於公事的話,但卻沒有和同事聊到其他事情,而回到宿舍後也沒有精力再去社交,就這樣一個人呆坐在宿舍裡,當然會覺得空虛。
你一天的時間分配究竟是什麼狀況?
透過這三個問題讓我了解自身此時的處境,也釐清了目前覺得迷茫的原因。而為了回答第三個問題,在翻閱《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時,意外翻到了以前用便利貼大大註記的一段話:「請問你今天花了多少時間,讓自己享有一點樂趣?讓事業有進展?培養了人際關係?照顧自己的健康?替下一個人生階段打造原型?」這些問題其實就是針對書中觀念的儀表板(健康、工作、遊戲、愛)的提問。如果對自己的生活有些迷茫,就應該要花些時間去想想:你一天的時間分配究竟是什麼狀況?有把時間或注意力放在想要改變的事情上嗎?
真心很感謝這段影片在我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我的 Youtube 推薦清單上,我已經把這三個問題寫在便利貼上並貼在書桌前了。